北京房山7月21日大雨冲毁金代皇陵文物(图)

2024-04-14 -

图为新发现的青铜器,专家初步鉴定为玉柴矩。

图为另一件新发现的青铜器,其身份尚未确定。文物部门供图

新京报讯(记者 张泰玲)“7·21”暴雨对位于房山周口店附近的金陵造成破坏。 与此同时,大雨冲刷过后,原本浅埋地下的珍贵文物显露出来,其中包括一辆金代皇帝的御车。 管辖青铜战车。

昨天,房山区文委文物科科长陈亚洲表示,新发现的文物已入库,等待进一步鉴定。 此外,针对暴雨期间被淹的金太祖陵,修复方案也正在制定中。

在一堆岩石中发现了两件青铜器

“从山上流下来的水非常强大,冲走了一切。” 7月21日,大雨刚停,金皇陵守护者甄淑兰就动员全家人巡视陵区,检查文物受损情况。 此时,金太祖陵墓地内积聚了大量的积水,地表的各种废墟也被大雨冲走了。

次日上午9点左右,甄淑兰父子检查被洪水堵塞的皇陵神道入口时,在一堆瓦砾中发现了两件青铜器。

“也许它们是被雨水冲刷掉的文物。” 连续11年参与金皇陵考古发掘的甄淑兰说,在神道出土青铜器的地区,已发掘出文物。

地宫陵墓是怎么修的_金代皇陵地宫_金太祖陵墓地宫

新发现文物将进一步鉴定

当时,通往金皇陵的道路已被洪水冲毁。 甄淑兰只好将两件青铜器带回家保管,并向文保部门报告情况。 7月23日交通恢复后,房山区文委文物科科长陈亚洲立即赶到甄淑兰家,将两件青铜器运了回来。

昨天下午,陈亚洲告诉记者,这两件青铜器已经存放在房山区文物管理所的仓库里,稍后将对这两件青铜器进行进一步鉴定。

陈亚洲表示,当地文保部门已对聘用的文物管理员、协调员、督导人员进行了培训,发现文物需立即上报。 大雨过后,文物守护者也及时检查了各类文物古迹的受损情况。

皇陵地宫排水耗时9天。

据了解,此次大雨期间,金皇陵多处受损。

陈亚洲介绍,金太祖陵墓地内涝花了9天时间才完成。 太祖陵东侧的金代排水沟也被山上的洪水冲毁改道。 整个金皇陵遗址神道东侧地表遗址被雨水冲刷殆尽,部分石构件受损严重。

金代皇陵地宫_地宫陵墓是怎么修的_金太祖陵墓地宫

陈亚洲说,地宫内的石棺等文物虽然坚硬,但长时间浸泡可能会变软、塌陷。

在调查灾情的同时,文保部门已开始制定应急修复预案,并将采取措施对地宫进行加固。

此外,陵区受损的监控系统及其他配套设施也已纳入抢修项目,目前正在修复中。

■ 链接

北京最早的皇陵

金皇陵遗址位于房山区车场村至龙门口的九龙山麓。 金皇陵原位于黑龙江省阿城县。 金朝于公元1153年定都燕京(北京)后,迁至房山周口店附近的九龙山区。 后来历代都修建了这座陵墓,埋葬了金朝的“祖先”至张宗。 它是北京第一座皇陵,比明十三陵早约200年。

■ 识别

地宫陵墓是怎么修的_金代皇陵地宫_金太祖陵墓地宫

青铜器最初被分配给皇家战车

7月25日,王德恒的电脑屏幕上出现了两件青铜器的照片。

王德恒,中国科学院科学传播研究中心研究员。 20世纪80年代以来,他多次参与金皇陵的考察和发掘。 文保部门还就新发现的两件青铜器向他请教。

记者看到,两件青铜器均为碗状,其中一件底部有一个大圆孔,周围有精美的图案。 另一块底部没有圆孔,但有三个指甲大小的小孔,分布不规则。

王德恒初步鉴定,圆孔花纹青铜器属于金代皇帝的御车。 另一件青铜装备上有三个毛孔,但目前还无法确定到底是一种什么样的装备。

他解释说,一般汽车的把手是插入车轴末端的孔中,以防止车轮脱落。 此次发现的青铜车把手钉在轮轴顶部。 其花纹在保护车轴的同时,还具有装饰作用。

王德恒说,此前金皇陵曾出土过青铜坐龙,即皇家战车上的扶手、青铜车把等,都是随葬品。 这些文物的意义在于可以还原金代皇帝的御车。 “这样我们就可以知道金朝皇帝乘坐的是什么车了。”

如果是随葬品,为什么会散落在地表而不是出现在墓穴里呢?

王德恒解释说,元朝定都北京后,金皇陵被毁,明朝曾修复过。 然而天启时期,由于人们认为东北兴起的满族是金朝女真人的后裔,金皇陵再次遭到毁灭性的破坏。 后来一直到民国时期,也发生过盗墓事件。 在此过程中,大量随葬品散落在地面或浅埋在土壤下。 虽然经过多次清理和挖掘,但难免有些物品被遗漏。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