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改造前的老照片
简介:1934年8月,老舍一家带着国立山东大学文学院的录取通知书从济南来到青岛。 曾居住于莱芜一路(今登州路)、津口二路(今津口三路乙2号,舒毅出生地)等地。 直到1936年初,他才搬到今天的黄县路。 12号住宅。这是一座德国风格的二层楼房,坐北朝南,黄墙红瓦。 整个建筑大部分由花岗岩建成。 当时,老舍住在一楼,共有四间房间,两间为卧室,一间为会客室,一间为老舍书房(黄宗英一家曾住在二楼)。 老舍在这里创作了著名的长篇小说《骆驼祥子》和中篇小说《文大夫》。 胡洁青回忆道:“在黄县路生活的那段时期,是老舍一生中最具创造力的时期。” 一年多来,老舍一家过着极其贫困的生活。 为了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胡洁青也辞去了工作。 她失去了市立女子中学的教职,全家靠老舍的稿费维持生计(老舍在此期间辞去山大大学的教职)。 胡洁青在青岛老舍故居时曾感慨地说:“黄县路6号(今12号)我一生都不会忘记。”
2008年8月28日清晨,我沿着斑驳破败的围墙来到黄县路12号。
黄县路12号,韩红羞涩地躲在狭窄的巷子里。 墙壁上有两处铭文,说明此地不寻常。
这座建筑在清晨的阳光下显得古朴、亲切而又沧桑。
一间许久没有居住的公寓,就像一个故事,随着时间的变迁而逐渐变得陌生,甚至在记忆中变得尘封。
院子里住着一位姓董的老人。 他今年85岁了,驼背,看上去精神矍铄。 东叔说,他12岁时就在东文学校读书。 他每天路过那座小楼,常常会遇见行色匆匆的老舍先生。 老舍话不多,对孩子很温柔。 当时院子里有一棵冬青树,后来长成了一棵大树。 十年前,院子里的一位居民因为它挡住了光线而把它砍掉了。 胡洁青女士上次来青岛时,来到了黄县路12号。 当她看到空荡荡的院子时,她反复说:没有树了……第二年胡洁青就去世了。
——那棵冬青树是胡洁青亲手种下的。
现在,你能听到老舍先生在这条石路上急促的脚步声吗?
本系列图文作者为严世谦,又名“醉鹤”,岛城文化艺术家,擅长茶道、收藏、鉴赏。 本文记录了十年前黄县路12号老舍故居修复前的珍贵影像。 编制并发布青岛市档案论坛公众号、青岛市记忆头条号。 转载时请注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