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通讯| 4月21日

2024-04-17 -

2019年4月21日晚,四川大学历史报告厅第十九期讲座《仙境之路:汉代石棺画像解析》在一楼报告厅如期举行江安校区文科楼二区。 本次讲座由罗尔胡教授主讲,霍伟院长主持。 包承志副院长、学院多位老师及各年级学生参加了讲座。

讲座开始前,霍伟院长简要介绍了罗二虎教授的学术经历。 罗二虎教授,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多年来在日本从事学术研究,曾任京都大学东南亚研究所客座教授、大阪大学文学系客座研究员、日本大阪大学佛教文化研究所客座研究员。龙谷大学. 主要从事艺术考古、秦汉考古、西南考古、农业考古等领域,出版有《秦汉时期的中国西南》、《汉代肖像石棺》、《龙》等主要著作。和中国文化》等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霍伟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开始,罗二虎教授首先对肖像石棺进行了概述,并解释说,肖像石棺的时代主要是汉代,特别是东汉时期,少量延伸到三国时期以后。 。 此外,汉代肖像石棺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尤其是四川盆地。 罗教授指出,任何历史现象的发生都有一定的历史地理背景,并介绍了四川盆地的地理环境条件和崖墓习俗。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罗二虎教授讲解

随后,罗二虎教授介绍了肖像石棺对于汉代人民的重要性,即肖像石棺是当时丰富葬礼的象征。 四川东汉墓葬中常见的随葬品有瓦棺、木棺和崖棺。 石棺所占比例较小,肖像石棺只是石棺的一部分。 它是一种特殊的陪葬品,在制作过程中劳动强度相对较大。 。 这说明汉代画像石棺的使用者应该具有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且可能在其家庭中比较特殊。 罗二虎教授随后展示,四川新都县东汉砖室墓出土的一具石棺上刻有和帝时期的铭文:“此金棺建于永元八年四月二十日。 ” 由此可见,汉代人们将石棺称为“金棺”,可见当时的人们将此类棺材视为财富之物。

随后,罗教授为大家讲解了肖像石棺的不同类型以及肖像石棺上肖像的位置。 与北方画像石棺主要由较硬的石灰岩制成不同,四川的石棺多由软质的红砂岩制成,也有少量的绿砂岩。 根据能否移动,石棺可分为可移动和不可移动两大类。 后者与山岩融为一体,不能移动,又称“崖棺”。 按形状还可分为仿木棺材和仿地面房屋建筑两种。 此外,罗二虎教授表示,目前发现的石棺上的肖像均分布在石棺外部,主要分布在棺体的四壁上,也分布在棺盖的顶部和两端; 而石棺上的肖像,有的是外在的,有的是内在的。 这是两者最大的区别。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

房间形石棺

随后罗二虎教授讨论了崖墓中画像石棺的分布位置。 以成都天惠山3号崖墓为例。 六个相连的侧室表明,这应该是东汉时期流行的家庭墓葬。 整个崖墓共有十几具棺材,其中只有一具崖棺和一尊肖像石棺。 其余皆为瓦棺; 此外,在肖像石棺中还发现了一件高级随葬品——一把镶金磨刀,上面刻有“广寒公馆”字样,可以证明所葬的肖像石棺应该是该家族的主人,以及他的社会地位很高。 。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

成都天惠山3号崖墓

接下来,罗二虎教授介绍了石棺画的主要内容及其所体现的丧葬理念。 墓葬中出现的肖像画是当时人们丧葬行为的产物,肖像画的内容也与当时人们的丧葬观念有关。 罗二虎教授认为,肖像在墓葬中、石棺上的位置有一定的规律,肖像出现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内容也有一定的规律。 这取决于当时流行的丧葬观念和墓主的主观意愿。 以此为出发点,罗教授将人物肖像的内容分为两类:一是仙境、仙道的内容(包括生育崇拜、历史人物故事等内容);二是人物肖像的内容。 二是用于驱鬼镇墓的。

仙境、升仙的表现是石棺画中最常见的内容。 升仙是汉代最流行的思想和信仰,也是人们在石棺上画像的一个基本目的。 因此,石棺画所描绘的内容基本上表现的是以西王母为首的仙境和墓主升仙的场景。 从某种意义上说,西王母是汉代人们崇拜的最重要的神灵。 汉代人们相信西王母掌管长生不老的丹药,长生不老是成仙的最重要特征。 显然,西王母掌握着凡人能否成仙的权力。 人们在坟墓中描绘西王母,目的是让死者能够升入神仙世界。 西南地区发现的西王母像有一个与其他地区不同的特点,那就是坐在龙虎座上。 除西王母外,仙境画中常出现的形象还有灵芝、三足鸟、九尾狐、玉兔、蟾蜍、仙人、道士(方士)、棺材主等。 汉代人们除了用整体图画来表现仙境外,还用天门(阙)、大寺、凤鸟、日月神、仙人、粮仓(大仓)、敖山、芙蓉树、云纹、山形纹等。 、柿蒂图案、莲花、柱铢、白雉、丽丽等象征仙境。 神仙也是石棺画中经常表现的重要形象。 其数量众多,形象特征各异,有翅膀的、裸体的、有耳的、戴山冠(或羽冠)的、双环髻的、穿燕尾袍的、等等,根据场景的不同,大致可分为仙人侍奉西王母、仙人自娱、仙人守仙丹、仙人半开等形象。 升仙中另一个重要的形象是道士。 道士声称可以通神、升仙,帮助人们延年益寿、成仙。 他们的手段多种多样,主要有丹药和神术。 仙术有行气、行体、炼药、服丹等,属于养生内功; 神术包括法术、祈祷和祭祀等,其中许多早期巫术和祝福的方法是直接吸收和采用的。 当时的许多皇帝都信仰神奇的魔法,因此道士受到高度重视和青睐。 能够沟通人神的道教魔法,显然源自充满萨满教信仰的传统巫术。 司马迁《史记·封禅书》中记载,方士会召神弹鬼,往来于人神之间。 比如,齐国的李绍翁派汉武帝夜里去见死去的王夫人和灶鬼。 葛洪还说:“《神仙集》中有召唤神、囚鬼之术,也有使人见鬼之术。”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彭山河口悬崖墓石棺旁的王母仙境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

四川泸州汉墓石棺正面肖像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除了西王母仙境外,还有一个重要的仙境场景——敖山仙境。 鳌山仙境属于东方海洋神话体系,在西南地区比较少见。 成都郫县新生墓石棺侧面出现的敖山仙境图,表明墓主人可能是来自东方的移民。 罗教授认为,东方海洋神话的起源是对海市蜃楼现象的观察。 古人认为那闪烁出现的仙山是由巨龟驮着的,故名敖山。 整个画面的一侧描绘了墓主的马车,表明墓主已经到达敖山仙境,准备升仙。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成都郫县新生墓石棺侧鳌山仙境图

罗二虎教授认为,汉代墓主升仙图画基本表现的是车马出行。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充分再现现实生活旅行场景的,一类是真实场景与奇幻元素相结合的。 罗教授对比了战国帛画中虚幻的升仙场景,指出汉代更接近现实的升仙场景与由此带来的人文主义、理性主义思想密切相关。 “罢黜百家,独尊儒家”。

汉代石棺画还含有生育崇拜的内容,表达了墓主对重生的渴望。 伏羲和女娲是此类肖像中数量最多的人物。 伏羲和女娲是中国古代神话中两位非常著名的神祇和古代皇帝。 伏羲发明了渔猎工具和八卦,女娲补天创造了人类。 他们也是祖先神和生育神。 由于它们具有再造生命的能力,特别受到渴望长生不老的汉族人民的崇敬。 在此类图像中,伏羲和女娲经常以交配的方式表现性交,有些通过接吻等图像表达得更清楚。

石棺画的另一个主题是驱鬼镇墓。 属于这一类的画像内容有四神(即青龙、白虎、赤鸟、玄武)、驱鬼图、美女等。驱鬼镇墓的目的是为了护尸。 汉代人们把护尸视为长生不老的手段。 西晋著名道士葛洪曾引用《仙经》说,升仙有三种方法:“君子举身成仙,谓之天仙”。士人游名山,谓之凡仙;贱士先死,脱身,谓之尸化仙。人死了,然后从尸体中解脱出来,成为神仙。 可见,当时的人们认为,保护死者的身体也与长生不老有直接关系。 因此,保护​​身体免受鬼怪的伤害是很重要的。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

新津摩崖棺五号的画像与以往学者认为的表现“耍猿”场景的不同。 罗二虎教授认为这是一幅“驱鬼”图

最后,罗二虎教授举了一个石棺图像组合的例子。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

汉代画像石棺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

重庆市第一中学墓内石棺肖像

讲解结束后,师生们积极对新津五号崖棺上的道士、方士画像的含义提出疑问。 罗二虎教授对师生提出的问题进行了详细解答。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

同学提问

汉代画像石棺图片_汉代画像石棺图片大全_汉代画像石棺

霍伟院长与罗二虎教授交流问题

最后,霍伟院长对讲座进行了总结,启发大家从西南地区文化、信仰和文明交流的独特性角度进行思考,并向罗二虎教授和在座的各位老师同学表示感谢。 至此,本次讲座圆满结束。

(本文部分图片和文字来自罗二虎教授的PPT,特此表示感谢!)

供稿:杨晓

审稿人:罗二虎、李紫妍

摄影:张若静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