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川区文物古迹
曲雾山是祁连山的东延。 旧书记载:“六盘山回望西北,曲折前行,以靖、海、惠三县为界”。 “相传曲、吴曾住于此,故名。” 主峰南沟顶海拔2858米,为平川区最高峰。 山势雄伟,自古以来就是兵家必争之地。 就是北宋李贤打败夏冰的山脚下。 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甘肃省最早的武装起义——靖远起义的第一场战役,也是在曲巫山下爆发的。 曲雾山自然风光优美。 岩沟里有许多清泉。 素有百泉之称。 水质甘甜,可用于酿酒。 山上到处都是森林。 有天然树木50多种,野生脊椎动物80多种。 曲雾山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 唐贞观十九年,藏经大师玄奘学经归来,在水坝潭建寺。 清代龙门派著名道士刘一鸣曾在此山修身养性。 他的主要作品是《西游记》,即从山里开始写作。 朝云寺是龙上的一座古刹,雕梁画栋,古色古香。 万佛殿金碧辉煌,造型独特。 朝云寺与万佛殿犹如两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曲雾山的南北两侧。 它们是避暑胜地和旅游胜地。 “曲屋春杖”被列为平川八景之一。
北武当又名蝶烈寺。 该寺位于平川区水泉乡黄湾中村。 始建于唐代。 唐敬德西征青海时曾在此渡河,重修寺庙。 明正统二年(1437年)设立京鲁卫,德乐逊巡检司划归京鲁卫管辖。 成化十年(1474年)巡检司撤销后,“旁设空心楼一座,以供观察,现已废弃”。 其上建有寺庙,名北武当,上有碑文。 正殿供奉真武大帝,脚上有龟蛇,头发有剑,两侧立着五位龙神。”明朝嘉靖年间,固原游击队巡逻时曾到此。花费巨资重修,匾额上写着“真武寺”,据史料记载,“神通利民,福民众多”。民国九年大地震后,3月3日的庙会一度非常热闹,可惜一切都被文革破坏了。近年来,平川、靖远、景泰等县人民集资修建建筑,可恢复旧貌。登临其上,可见寺下两块突出的岩石,犹如乌龟与蛇在静静地交谈。彼此相对,左下方有一座山,像一头驯服的大象。 寺下平丑是一条古河。 放眼望去,黄河滔滔,波涛滚滚。 河西有一抹红山,夕阳西下,景色万千。 你情不自禁地让人怀念过去。 黄河西岸的红砂岩悬崖上,有著名的福寿山石刻。 石刻刻于清乾隆十二年(1747年),上书“提灯照岸”四字,以山写景,形象生动。 旁边有小草字,内容是道教经文,对于研究清代书法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望月”被列为平川八景之一。
红山寺又名开元寺。 因岩石呈红色,故名红山寺。 始建于北魏,宋代重修。 洞内塑有三世佛像和六尊护法神像。 明万历年间,在石窟前扩建了一座大雄宝殿。 随后又修建了东西殿、法王殿、岳王楼、苏武殿等建筑。 清同治二年毁于战乱。 其后屡遭毁坏,又屡遭修复。 现有建筑为20世纪80年代后新建。
红山寺有着光荣的革命历史。 红一方面军到达陕北后,为巩固革命根据地,迎接红二、四方面军北上,由红一方面军第一军和红十五方面军组成西部野战军。率军进行西征。 彭德怀任司令员兼政治委员。 1936年 2011年9月12日下午,彭德怀率部进入平川区,在塔拉吉红山寺设立指挥部。 具体贯彻落实中央指示精神,为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创造条件,准备实施“海战”。 会宁会合后,朱德总司令、张国焘率第四方面军第四集团军和第三十一军于10月23日抵达塔尔拉基。25日举行庆祝会合的会议。 彭德怀汇报了一年来第一方面军的发展情况和陕北苏区的情况。 红军驻扎达拉奇48天,成立了达拉奇农民协会。 平川区成立后,在红山寺建红军长征纪念亭。 红山寺现为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王金宝(1626—1685),字贤武,平川区黄角乡马饮水人。 清顺治五年(1648年),随陕西巡抚张勇孟巧芳麾下参军。 他善武,善骑射,立下许多战功。 尤其是平武三桂的养子、陕西赣右镇总司令王辅臣的贡献,受到康熙的高度评价。 授一等阿西哈尼哈番,授分卫将军、平凉提督军务。 二十一年(1682年)九月,川、滇平定,召见包皇帝。 康熙帝的使者到郊外迎接,并来设宴。 又赐团龙朝服、黄鞍马、行一趟。 皇帝亲自来到海淀。 等了二十余里,赐诸大臣朝服,并邀请外相赴会。 在任二十四年病逝于固原。 康熙帝赐太子太保、一等子爵爵位,世袭制。 乾隆年间,乾隆皇帝欲平定三大诸侯的叛乱,下令将屠王将军的画像悬挂在紫光阁内,供后人瞻仰。 王将军是清朝唯一一位来自甘肃的一品官员。 二十五年,长子王永玉将父亲的灵柩运至西格拉滩青沙县,春三月开始砌石筑墓。 他们的第一任妻子孙氏病逝,合葬。 从北到南,被堪舆家族称为“犀牛望月点”。 原石坊三处,总长150米,宽20米。 从南门向北依次排列:马石、旗杆石座、牌坊、龟形石碑座、石碑。 石像有石马、石羊、文官、武将等石像四尊,有祭祀铭文四处,墓葬铭文一处,神道铭文一处。 纪念碑规模宏伟,石雕精美。 是全国罕见的将军墓。 可惜文化大革命期间被毁。 墓室呈圆形,周长33米,高7米。 第一碑座及石坊南7米。
将军的坟墓自下葬以来曾多次被盗。 为保护当地文物,甘肃省考古研究所等单位于1992年进行了发掘和清理。
夜晚的月亮河熠熠生辉,黄河流入平川水泉镇月河村。 河水如月形,蜿蜒伸展,四周红山环抱。 每当夕阳西下,余辉遍地,山、水、天的色彩清晰如画。 黄昏时分,依然灯火辉煌,令人心旷神怡。 河岸上有一座明清古城,城墙断壁残垣,更添山水之秀。 有诗赞道:
天机编织赤城云,照耀万树花草; 几缕缕缕照亮了远方的地平线,余辉送走了傍晚的夕阳。
摩崖石刻从德勒逊跨过黄河到达西岸,这就是著名的福寿石刻。 岩壁高约20米,长50多米。 刻于乾隆十二年(1747年)。 双钩正楷刻有“持灯照岸”四个大字,以山喻景。 旁边刻着小草字,内容是道经。 还有临流道人吴大德所著的《福寿山初迹》、《福寿山造化说》等内容。 靠近河岸,雕有一只乌龟,仰望黄河,背负红山。 造型生动、有力。 石刻上的书法十分精美,在凌波观赏十分有趣。
目前,黄河岩画区的岩画已在野马滩、白杨林、镜儿川三个地方发现。 野马滩岩画位于水泉镇野马村。 岩体为红砂岩,坐北朝南。 岩面近似平行四边形,高7.5米,宽4.4米。 其断面自然,平整,无裂纹。 右上角左下角有一个岩眼,位于同一垂直线上。 上眼直径约为17-18厘米,下眼直径为10厘米。 岩面呈黑褐色,岩体下方有碱蚀,画面保存完好。
岩画共有图像24个,其中人物10个、人头5个、动物8个、器物1件、磨损痕迹1个。
隔河相望的是白杨林岩画和野马滩岩画。 它们被雕刻在距地面约10米的红色岩石上。 它们的面积约8平方米,长约4米,高约2米。 内有山羊雕像1座、人像1座、月亮雕像1座、太阳雕像1座、人头雕像5个、鼎形雕像3个。 下部岩画已风化,残存的一些岩画有轻微的痕迹。 山羊雕像位于整个岩画的中心。 它的体型与真羊一样大,尾巴上翘,体形壮硕。 脖子上的刻纹应该是缰绳,说明先民对它进行了驯化,这就是畜牧业发展的雏形。
镜儿川岩画位于王家山镇镜儿川村后泉沟。 他们在四个地方被发现。 它们都是雕刻在红砂岩上的。 都是鹿、牛、马、羊、蛇等动物形象。 其造型均单一,雕刻工艺简单。 它发育不成熟,面积较小,风化程度比野马滩和白杨林更严重。 岩画的一侧有穴居人用火的痕迹,背风侧有动物围栏的遗迹。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建于2009年,位于平川区会展中心二楼。 是甘肃省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白银市国防和爱国主义教育双基地。
纪念馆展览面积800多平方米,配备展柜31个、展板45块、展位15个。 陈列革命历史文物近300件,图片、图表40余幅。 拥有完整文字史料30万余字,影视素材290余分钟,拍摄了《烈火不灭》、《红军来了48天》、《火花闪耀》三部宣传专题片。龙源”。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主要展示土地革命时期平川地区发生的革命历史。 1930年,中共陕北特委主席刘志丹、谢子长等老一辈革命家派中共党员张东蛟加入国民党王子元团,服役担任其副司令。 同年,中共陕西省委派中共党员李汉彦等人潜入王子元总部,建立中共地下党支部。 1932年5月,在中共陕西省委的领导下,谢子长、张东蛟等一批老革命家在子源团连续发动两次起义,成立了陕甘游击队第四支队中国工农红军和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游击队。 红军陕甘游击队史称靖远兵变。 两次兵变都发生在今天的平川区。 游击队与国民党反动武装展开殊死斗争,历时三个多月,行程千里,发生了三次大规模战斗。 这是以刘志丹、谢子长为代表的老一辈革命家在中共陕西省委领导下创建西北红军的艰苦探索。 打响了我省武装抵抗国民党的第一枪。 这是甘肃党的历史,也是西北红军的历史。 的重要部分。 1936年10月,红一、四方面军成功巩固和扩大塔尔拉基革命根据地,为红军三大主力在会宁会师创造了条件。 红军驻扎达拉齐期间,发动群众,打击土豪,瓜分财产,种粮草,播撒革命种子。 继续长征,进一步点燃了陇右斗争之火,在革命史上写下了辉煌的一页。 斗水支部是中共甘肃省最早成立的地下党组织之一。 是陇右反帝反封建斗争的一支重要力量。 它传播进步思想,培养大批革命人才,做了大量迎接解放的工作。
红军西征胜利纪念馆采用实物展示、文字讲解、视频播放三种方式。 全日制向公众开放,免费入场,讲解流畅。 纪念馆每天平均接待参观者100多人次。 2012年,博物馆接待参观者50,700人次。
在保证正常参观的情况下,纪念馆每年至少举办20余场巡展,每年在平川区电视台播放专题片至少两次。 每年有超过15万人在博物馆外接受教育。
目前,纪念馆已成为平川区爱国主义教育和理想信念教育的阵地。 是平川红色旅游的新亮点,为平川政治、社会、经济建设发挥了巨大作用。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