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志】先有杨家坟,再有黄县城! 龙口村满是贤妻……

2024-05-01 -

东莱街道杨家疃村流传着一句话

“先是杨家坟,然后是黄县城。”

“杨家葬”是什么意思?

和杨家疃村有什么关系?

赶紧和小编一起去杨家疃村一探究竟吧。

墓碑合葬碑文_葬碑文_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

杨家疃村是城里的一个村

该村现有192户、486人。

村民主要迁回松兰社区和松云社区

关于村名的由来,记者查阅了《村志》等书籍。 元末明初,怀远将军杨元志率军进驻黄县。 他看中了城西这个美丽的地方,就让亲戚从招远县塘南村搬到这里定居。 当时,城西有泥湾。 相传是挖泥造弹而成,故名弹子湾。 居住在泥湾东侧的杨姓人将这个村子命名为丹子东村。 清朝乾隆年间,杨姓人口繁衍繁盛。 因忌讳“舞球”二字为“段子”,遂改村名为杨家疃,沿用至今。

“杨家葬”的由来

“杨家坟”,顾名思义,是明朝怀远将军始祖杨元志的坟墓。 墓群中,墓葬鳞次栉比,四周有土墙三道,石门一道。 里面还有石人、石马、石羊、石猪、石桌、石碑等,雕刻得十分精美。 随着时间的推移,“杨家葬”墓葬逐渐被毁,最终仅占地10余亩。 墓葬中心位于现松兰社区以北。

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_葬碑文_墓碑合葬碑文

▲流传下来的杨氏丧葬碑文

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_墓碑合葬碑文_葬碑文

当年的“杨家坟”如今已成为一座新城。 进入20世纪以来,杨家疃村周边的旧村、旧城不断搬迁改造。 整个村子都搬进了楼房,墓地的记忆也渐渐成为了传说。

建设“无烟村”深入人心

2003年,杨家疃村开展了创建“无烟村”活动。 “现在大家的生活条件都改善了,拥有一个好身体是最实际的。经过村‘两委’讨论,我们启动了‘无烟村’建设工作。现在村里大部分村民都采取了无烟村建设的措施。”主动签署承诺书来表达不满,村里公共场所几乎不再有人吸烟了。”村党支部书记杨雷说。

葬碑文_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_墓碑合葬碑文

▲杨家团党员活动室

事实上,改变吸烟者的固有习惯并不容易。 杨雷和村“两委”成员、党员们主动从自身做起,随时随地不吸烟。 同时,每到重要场合,杨雷和村“两委”成员都会花时间对全村人特别是年轻人进行吸烟危害的教育,并在村里显眼的地方张贴宣传画,宣传吸烟的危害。让人们知道吸烟对身体有害。 观念进入眼睛、进入大脑、进入心灵。

在村干部的模范带领下,村民们把戒烟视为一种时尚,主动签署戒烟承诺书,把昔日的“烟村”变成了“无烟村”。 “其实大家都知道吸烟有害健康,尤其是一些青少年,他们只是把吸烟当成一种时尚。现在村里的大人都不抽烟了,这些年轻人也约束了自己。” 杨蕾说道。

孝顺儿媳妇给婆婆洗脚

弘扬孝文化是乡村治理的重要内容。 每隔几年,杨家疃村就会举办一次“好老婆”评选活动,受到各界好评。

杨家疃村对于选“好老婆”有一套严格的标准和程序。 首先,有一个硬性前提,也是最低门槛,那就是要求儿媳妇给婆婆洗脚。 需要拍照,经婆婆签字确认,报村委会才有资格参加评选。 之后,将进行初选、现场讲话、街道、村“两委”干部、村里婆婆公开投票等多个流程。 最后选出全村都认可的好儿媳妇,在大会上送给她一朵大红花。

葬碑文_墓碑合葬碑文_地理五诀十葬十不葬

▲好儿媳给婆婆洗脚

党支部书记杨雷认为,要求儿媳给婆婆洗脚绝不是形式主义。 如果儿媳妇能弯下腰,给老人端上洗脚水,脱掉袜子,捏捏脚,修剪脚趾甲,一定能缩短婆婆和婆婆之间的距离。协调儿媳关系,促进家庭和睦幸福。 同时,教育可以通过言行影响孩子,一石二鸟。

“我们村每年都会选好儿媳妇,孝顺长辈已成为村里的风尚。” 据村干部介绍,几年来,村里共选拔了23名好儿媳,她们为全村妇女树立了榜样。

朋友们,如果你觉得你的家乡也很美丽

发送美丽乡村照片给小诗美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