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垄断了火葬场、棺材、墓碑。 中国是如何一口气赶走日本人的?
人终有一死,殡葬业由此诞生。 尤其是在日本这个高度老龄化的国家,殡葬业已经成为日本为数不多的增长型产业之一,年规模达到50亿美元。
▲日本一年一度的国际殡葬公墓展览会上展出的幻想骨灰盒
在日本,每年的死亡人数已经超过140万,而且未来这个数字还会继续增长。 加之土地资源匮乏,日本很早就开始提倡火葬。 也是世界上火葬率最高的国家,达到99.81%。
如此稳定增长的市场,导致日本出现了许多私人火葬场。 例如,在日本东京,9个火葬场中有7个是私营的,而这7个火葬场中的6个属于同一家公司,即“东京房善”有限公司。
有趣的是,从今年夏天开始,东京博山正式成为中资控股的公司,控制着东京23区70%以上的火葬市场。 就连安倍晋三也在东京白山下的“桐谷赛场”火葬场被烧死。
此消息一出,网络上出现了“震惊!”等诸多令人震惊的头条新闻。 中国这个海外产业的原材料100%被日本人控制! ”,他虽然震惊,但看上去并没有什么问题。
中国资本如何渗透日本殡葬业?
在火葬领域,东京博山原本是一家历史悠久的日本企业,其母公司是在日本印刷界赫赫有名的广济堂。 广济堂原来的大股东是日本前首相麻生太郎的家族企业麻生集团。 直到去年9月,总理才得以送走。
去年9月,麻生集团大量出售广济堂股份套现,持股比例从20%降至12%。 出售的所有股份均出售给由中国企业家罗艺文担任董事长的公司“环球员工派遣”。 “人才派遣公司购买的。
值得一提的是,这家公司隶属于日本老牌家电企业Laox集团。 这几年去日本买智能马桶的人很多都去了Laox,而Laox其实是苏宁旗下的。
此外,罗伊文还拥有另一家公司“R&LHD”,该公司也持有广济堂股份。 双方合计持股超过25%,成为广济堂第一大股东。
而且,今年1月,广济堂还对罗以文的公司实施了第三方定向增资,使其持股比例超过40%。 东京博山因此被纳入中国投资范围。
当东京博山被中国资本控制时,一夜之间明白了通过“厂家直销”致富之路。 过去,日本火葬场不承办葬礼,也不直接接受外界业务。 家属想要火化只能委托殡仪馆,火葬场要向殡仪馆缴纳介绍费。
结果,中资掌控后不久,东京博山就与一家每年处理一万多人葬礼的大型殡葬公司成立了合资公司。 今后,它不仅办理火葬,还承接殡葬服务,提供一站式殡葬服务。
此消息一出,东京殡仪馆立刻感受到了行业危机。 博山火葬场不仅食物不再依赖殡仪馆,甚至还会抢走殡仪馆的饭碗!
虽然日本火葬率很高,但没有土葬并不意味着不需要棺材。
相反,在日本的丧葬传统中,人死后,尸体必须先放入棺材中。 家属守夜告别后,遗体和棺材将被送往火葬场火化。
▲日本棺材设有窗户,供亲属瞻仰遗体(26岁男孩体验棺材)
正因为如此,日本的棺材也有特殊的要求。 与我们古代的金丝楠木棺材不同,日本的棺材不需要很贵。 无论如何,他们都必须被烧毁。 他们要的不是“一千年不朽”,而是“一点点”。 就留下来”。
去年日本死亡人数为143万人,也就是说有143万具棺材。 当中国的棺材市场因火葬的推广而逐渐走弱时,日本的棺材市场却迎来了一次又一次的春天。
面对如此巨大且稳定增长的市场,中国不可能错过送走日本人的任何环节,甚至是中国人回避的棺材。
如今,日本棺材早已被中国垄断,90%以上的日本棺材都来自中国的一个县——山东菏泽曹县。
▲《震惊!曹县灭了90%的日本人》
日本的棺材是用来烧的,而不是用来埋的,所以最好的材料是泡桐木。 泡桐木生长周期短,重量轻,可燃,燃烧时无异味。
在古代,泡桐木是普通有一点钱的人看不起的棺材。 在现代,它不能用来制作家具,但它是制作日本棺材的绝佳材料。 它不仅容易烧伤,而且便宜、无痛。
泡桐虽不是什么名贵木材,但日本的土地资源有限,森林资源更是稀缺。 每年80%以上的木材是进口的。 一个日本桐木棺材的价格高达200万日元,相当于近10万元人民币!
价值10万元的棺材被推进火葬场,将死者烧红,也灼烧着生者的心。
还好有曹县。 当生活在“曹九环”的日本民众饱受善后之苦时,曹县人民充分发挥了“好客山东”的热情。 经过曹县人民的努力,一具桐木棺材现已出口日本。 它的外面印有樱花图案,里面覆盖着蕾丝面料。 含运费仅需2000元。 即使是更便宜的极简款也可以200元送给日本人。 。
▲物理容器
曹县是我国“泡桐之乡”,具有生产泡桐棺材的优势。 曹县庄寨镇是“中国板材之都”,泡桐木制品占全国70%以上。 只要闻一闻泡桐木的香味,就能找到曹县棺材出口销量最高的工厂。
1995年左右,当地人没想到这种木材会成为日本人制作棺材的好材料,于是开始向日本出口泡桐木板。 泡桐木到达日本后,被日本工匠制成棺材出售。
但日本从事棺材制作的工匠很少,人工成本极高,因此棺材的价格居高不下。 这时,曹县人民摇摇头,我们是“木艺之都”,“曹县木雕”还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于是2000年以后,曹县开始向日本出口成品棺材。 工艺并不比日本差,但价格却不到日本的十分之一。 很快占领了日本棺材市场。
对于日本人来说,能够躺在来自“世界中心”曹县的棺材里,是他们一生中最后的荣耀。 为了掌握日本人的喜好和文化习俗,曹县几家大型棺材厂都会随时在日本驻扎团队。 关注市场动向。
一些棺材厂老板甚至送孩子去日本留学,回国后在家乡担任艺术指导。
在曹县的棺材厂车间,村里的工人在上岗前要学会几句简单的日语,这样才能听懂客户的订单要求。 您还需要了解日本文化,以及在哪些季节推出哪些类型的花卉主题棺材。 曹县的工人比日本人更清楚。
曹县生产的日本棺材的制作至少需要30道工序。 成品棺材尺寸误差不超过2毫米。 工人们在开始工作前需要保持双手清洁,甚至要清洁指甲。
日本的棺材必须“打开”窗户,以便亲属可以瞻仰死者。 为了表示对死者的尊重,从曹县出口的棺材开窗时必须安静,不能有吱吱作响的声音。 为此,还制作了棺材。 费力不小。
在日本人的生死观中,棺材被视为送给死者的最后礼物。
因此,从曹县出口的日本棺材颜色多种多样,甚至有木头的、布制的。 目前,为了环保,纸棺材也正在推出。 图案也很丰富,有樱花、紫藤; 季节主题,并刻有日本传统文化符号。
曹县人民确实以对待一件工艺品的态度来关心日本人民的事情。 早年,一名司机来到曹县拉货。 当他看到他正在拉棺材时,他转身就跑。 厂长告诉人们,这是一个运往日本的工艺木箱,并说:你们见过里面缝着花边、盖子上有窗户、挂着流苏的棺材吗?
司机相信了。
2017年12月12日,东京电视台节目《不可思议的世界》来到山东省菏泽曹县,探访这个送走90%日本人的地方。 节目组以为这是一个小县城。 直到我看到老板的保时捷停在各个棺材厂门口。
曹县一个个不起眼的小村庄里,隐藏着造成数十万日本人死亡的大型工厂。 例如,云龙木雕工艺品有限公司注册于曹县孙老家镇李庄村。 虽然在村里,但注册资金却有5000万。 2020年将向日本出口40万具棺材,该工厂每分钟可生产两具日本棺材,年收入已达数亿元。
曹县有几家看似不起眼,实则实力雄厚的棺材厂。 他们比日本统计局更了解日本的实际死亡人数。 按照日本一年死亡140万人计算,一具曹县棺材要3000元。 加上曹县90%的市场占有率,这是一个每年价值37亿元的产业。
37亿太少了?
是的,曹县人也是这么想的。 目前,曹县多家棺材出口企业正在开拓美国市场。 鉴于公司不断扩大和发展,他们不再满足于送走日本人。 他们的目标并不遥远。 美国人以后也会被送走。
对了,曹县还向日本出口骨灰盒、牌位,由于日本人一次订购两块牌位(一颗与棺材一起烧,一颗放在家里),所以牌位的出货量不下于棺材的。
当日本人躺在中国制造的棺材里,被推进中国投资者控制的火葬场烧成灰烬,再放进中国制造的骨灰盒时,他们的家人举着中国制造的牌位,在新立起来的墓碑前痛哭流涕。墓碑。 。
而这块墓碑也是中国制造的。
全球石材出口总量最大的国家是中国,而日本的墓碑90%以上来自中国,而且基本上全部来自中国的另一个县——福建省惠安县。
当然,可以用来制作墓碑的花岗岩并不是唯一来自惠安县的花岗岩。 事实上,惠安县出口的墓碑石来自全国各地乃至世界各地。 基于石材的优势,印度实际上也是墓碑石的出口大国。
真正让惠安墓碑名扬海外、一举占领日本市场的,是惠安石雕的工艺。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浮雕、长沙橘子洲的毛泽东雕像,甚至华盛顿的马丁·路德·金纪念石像,都是惠安人制作的。
惠安是“中国石雕之都”,与曹县木雕一样,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甚至授予惠安“世界石雕之都”称号。 前面有一口来自“宇宙中心”的曹仙棺材。 这块来自世界石雕之都的墓碑怎么可能无法占领日本市场呢?
仅惠安一地,就有80多家为日本人雕刻墓碑的公司,从业人员多达3万人。 这3万人夜以继日地工作,每年送走超过100万日本人。 只要出口墓碑到日本就够了。 年产值20亿元。 惠安作为福建最富裕的县,其贡献归功于日本人民。
如果惠安的石雕大师不再用手工作,日本的老人连死都得等。
日本朝日电视台报道了日本一家石材店的困境。 这家店的墓碑大部分来自惠安。 自惠安工厂因疫情停工以来,店内已经有5位去世顾客在排队等候墓碑。
也有日本人想:不买惠安就没事了。 但实际情况是,即使买了欧洲墓碑,石头也会被送到惠安加工。 成品完成后,可能要从惠安运回欧洲到日本。
这也行不通。 有人想方设法要到惠安的货源厂家的联系方式。 惠安一家墓碑出口公司的老板去年初上班前接到一位日本客户的电话,询问能否单独给他寄一块墓碑。 墓碑,因为家里的老人已经去世十多天了,正在等待墓碑被埋葬。
中国工人对工作很敬业。 从办丧事到下葬,从安放棺材到立墓碑,我们始终坚持一站式流程。 数以百万计的日本人可能一生中从未去过中国,但送他们最后一趟的却是中国。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