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祝陕西博物院建馆25周年,16件新藏唐墓壁画首次展出

2024-04-14 -

为庆祝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25周年,“风采再现——陕西历史博物馆新购壁画及保护修复成果展”已落成。 今天,这16幅珍贵壁画将为您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流失海外的唐武惠妃墓壁画、整体迁移的唐汉秀墓壁画、唐章怀太子墓壁画。 这些享誉海内外却从未公开展出的珍贵壁画有何特别之处? 昨天,为庆祝陕西历史博物馆建馆25周年,“风采再现——陕西历史博物馆新购壁画及保护修复成果展”已完成。 今天,这16幅珍贵壁画将为您带来一场视觉盛宴。

韩秀墓上的壁画展示了唐代的文化生活

唐墓壁画是中国乃至世界艺术史上非常重要的一步。 其人物画栩栩如生,山水画构图新颖,其建筑、鸟兽、器物画古朴生动,达到了古代壁画艺术的最高水平。 本次展览的重量级壁画是唐代汉秀墓出土的大型《乐舞》,据说是迄今为止最完整的,也是中国最早的单屏《山水》历史。

武惠妃墓志_武惠妃墓壁画_武惠妃墓石椁

《乐舞图》原位于汉秀墓东壁,高227厘米,宽395厘米。 画面由男女舞者、男女乐队、说唱歌手和指挥4部分组成,共16人。 画面中央,男女舞者站在色彩缤纷的圆毯上翩翩起舞,左右两侧由男女乐手组成的乐队进行表演。 当提示时,演奏、演奏和唱歌。 整个音乐舞蹈场景置于室外,气氛热烈。 专家推测其内容应该是“胡族新声”或胡汉融合的西凉音乐。 这是唐墓壁画中所见过的最精美的乐舞图画。

此次展出的《山水图》原位于汉秀墓北壁,高193厘米,宽214厘米。 画中四周群山险峻,上方是太阳,下方山中有两座亭子。 两亭之间有湍急的溪流。 史料记载,中国山水画的独立发展始于魏晋,完成于隋唐。 但在唐代壁画中,山水多为叙事图像的附属和点缀,纯粹的山水画很少出现。 由于这幅壁画是一幅单屏山水画,在中国艺术史上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

章怀太子墓壁画上有唐矮人的形象

壁画《侍女​​与矮人》是一幅特殊的双层壁画,原绘于章怀太子墓前室南墙西侧。 高176厘米,宽113厘米。 画中前者是一位梳着高髻、身穿红色汗衫、绿色裙子、围着长围巾的女矮人,脸颊和嘴唇上涂着红色颜料。 在她身后的右侧,是一位身材苗条、梳着后髻、一身男装的年轻侍女。 左边是一位身材婀娜的老婢女,半髻,着裙,披披肩。 画面上方有一鸟展翅翱翔。 整个画面充满动感,色彩明快明亮。 尤其是三个人物的塑造极为生动,根据高矮胖瘦、年龄地位等各有鲜明的特点。

唐代盛行胡风。 元稹《法曲》是这样描述的:“妇女向胡女学习胡服,其技艺成为胡乐,为胡乐服务”。 可见,胡服是唐代的一种时尚服饰,尤其是女性的服饰。 至于侏儒,早在先秦时代,他们就因为身材异常矮小而成为统治阶级嘲笑和取笑的对象。 到了唐代,矮人在社会生活中更加活跃。 他们大多凭借喜剧表演的特长,在皇宫中供职,在官员家里生活,或者在民间演艺谋生。

事实上,这幅侍女与矮人图是唐景云在唐景云继位二年追随身后墓主章怀太子时重新绘制的。 在拆除过程中,发现背面也有壁画痕迹。 修复后,他们发现了两名女仆的图像。 据专家分析,它们应该是唐代神龙二年墓主以雍王身份首次入葬时绘制的壁画印象。 这幅壁画至今也是罕见的。 双层壁画。

武惠妃墓壁画展现了唐代女性的雍容华贵

此次展出的武惠妃墓壁画是公安机关从海外追回的文物。 有女扮男装的图,有高髻贵妇图,还有女扮男装、手拿盒子的图。 虽然都是穿着男装的侍女,却展现出了别样的女性美。

甬道入口西侧武惠妃墓南壁所绘的《红衣男女图》高119.3厘米,宽79.1厘米。 画中描绘两名女扮男装的侍女并肩而立,两人都圆圆的脸庞,丰腴的身躯,目视前方。 身穿黑色布头,面色红润,身穿红色圆袖宽袍。 左边的侍女双手藏于袖中,手握云朵状; 右边的侍女双手捧着一个黑色的圆盒。 这两个宫女身着男装,是唐宫中的“包头嫔妃”,即在宫中侍奉皇帝的宫女。 最后的私人侍从。 从他持有的物品来看,他的身份应该是朝廷成员。 线条流畅,色彩鲜艳,人物栩栩如生,是典型的唐风格。

陕西荔波专家介绍,唐墓壁画是珍贵的文化遗产,具有极高的历史价值。 它采用高度写实的手法,真实地再现了社会生活,特别是唐代上流社会的生活习俗、礼仪服饰、建筑艺术等。 堪称一幅绚丽多彩的盛世生活画卷。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分享:

扫一扫在手机阅读、分享本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