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从莲花山发现了古碑,不仅具有历史价值,而且还是书法瑰宝。
网络图形
“孙夫人碑”原位于山东省新泰县新福山(今莲花山),后失传。 乾隆五十八年(公元1793年),蒋凤仪游新福山,后移居新泰县读书。 1965年迁至泰安岱庙寒白院外廊。 1983年10月,岱庙碑廊迁移。
“孙夫人碑”,全称“任城府杨郡孙夫人世家碑”,又称“任城府孙夫人世家碑”,为隶书书写。 作者无据,年月不详。 此碑立于西晋武帝太始八年(公元272年)。 纪念碑高250厘米,宽97厘米。 碑上有铭文20行,满行37字,共计707字,字径3.5厘米。
碑底面有铭文9行,共16字,共142字,直径1.5厘米,隶书。 这是嘉庆二年(公元1797年)泰安太守晋熙与钱塘江冯异的题记。 碑的发现、立碑年代等,都有详细的记载和记载。 碑首额下有一穿孔,额上隶书书“晋代任城太守夫人孙氏碑”,共3行11字。直径15厘米。
《孙夫人碑》用词古雅,仍保留汉代遗风; 文笔严谨,字画方正厚重,与魏黄及早期的孔庙碑极为相似。 所著《金石集》、《山作进士志》、《八穷士进士补》等书均有记载,备受推崇。 清代包世臣(《益州双记.论书》)说:“西晋之支书《夫人》。 《孙氏碑》是《孔宪》的继承人,文笔沉重沉痛,但风格略显稀疏。 又说“西晋分两书,书中有《太公王》、《夫人》两碑。 任城太守孙氏”。虽险峻独特,但曲折曲折,性质完美。《清刘熙载》在《一概》中说:“金朝艰难。”为宋齐时期。 其后尤以晋代《孙夫人碑》、《吕王表》为佳。 论者以梁、钟之严谨、儒雅来比喻,并无不妥。 两汉遗风犹在。”
网络图形
孙家的丈夫是太阳家族的。 他的家族是一个富裕的家族,衣着富丽堂皇。 汉代时“有七代,石两千,臣、学”。 杨氏与司马氏关系密切。 杨氏之女杨惠玉,司马师之妻。 司马氏继位魏朝期间,惠玉的弟弟杨祜、杨修立下了汗马功劳。 因此,西晋建立时,杨氏“备受宠幸”,家族达到鼎盛。 “孙夫人碑”刻于太始八年。 此时,杨惠玉占据太后之位,杨祜、杨修握着强兵把柄,杨氏部落正值势力巅峰。 因此,虽然朝堂上有禁碑令,但羊族却因为繁盛,依然敢违抗令。 究竟是“孙夫人碑”还是“云秀碑”是特旨批准的,尚不能确定。 盖孙夫人又不是重臣,也不是名将,不可能跟陈说话听。 如果确实有什么特殊目的,那就是一种荣幸,会写在石碑上。 如今纪念碑上已没有任何铭文,看来并非奉命所立。
网络图形
铭文内容:
我的妻子是济南孙家的二女儿,其实是个小妾。 初与齐同姓,后分支降,氏族成姓。 其父为大臣,名光禄,建德阁侯。 素有儒雅之称,一生辅佐他。 淑女难得贤惠,清纯静谧,宽容足以容人,聪明足以辨物。 他九岁时母亲去世,父亲很少见到和照顾他。 最终,他悲痛欲绝,无法改变自己的立场。 父无嗣时,长沙人桓伯胥有寡妇,名符,魏文帝纳她为妻。 傅先生年纪轻轻,有国色天香,父亲不喜欢他,违抗命令,他也做不到。 妻子对父亲说:“你为什么不尝尝我同事们说的话呢?” 我父亲意识到了这一点。 文帝下旨之日:“生尊他,死辞其家,远随尊他,违道者也。” 父大喜,就任之日曰:“昔藏吾仲先侵七庄,不肯让。 季仪。今我不犯你,但我已受旨,归同。”地方。” 当时伯胥是大臣,他的父亲也是大臣,所以是同僚。 父亲担任渤海总督十余年,政事大有进步。 当时,妻子见我在家,我就不再叫他留下来,而是打电话给我,但我觉得对不起他,就退缩了。 虽是天道,我仍不反对此事,故能以俭听之。 □□□是吏部尚书,有很多□老的、诚恳的前皇帝老臣。 受托□时,不忘君王,遂升为侍中。 这位女士宽容、宽容,可以随意找借口,这一点与她的父亲不同。 这都是这样的。 我的妻子是杨家的,她严格,有纪律,大家都对她很满意。 任成不是他妻子所生,所以她英俊、孝顺、勤奋,深战不已,只怕不被抓到。 于是,叔父称赞她风度翩翩,狄斯教她德行,她就做了叔父四十多年的妻子。 故言无恶行,行无怨恨。 □□恩情在上,□□□□出自诗人,而诗人之言在下,瞻前顾后,带头遵守规矩,为保家国,永远表现出孝心,□□妻子的力量。 □□□□□□□ 两个小男孩洪明和洪哲不幸双双早逝。 子孙无不仁,甄珍有林芝之变,无不仁义。 太始八年庚寅,甲申腊月,子嗣永哀,恩德永失。 极。 遵照魏祎对李七素的教诲,你叹息道:“古时有钟鼎铭文,故张俊父指挥也有德行,亦有谥号嘉奖。” □,我已故后裔之言德不朽,却无用无名! 于是,我就跟着他们,背诵它们,并题写它们:
欢就像温的母亲。 我老婆内知深,无能。 和谐,色彩与滋养,□□□□,□□□□,□□是勤。 不懂丹□□,新闻一天比一天新,有很多丧事□□,但还是罗□□。 小心谨慎,但担心年老,□□□□,□□□□。 □□□伟,永远□□,惩罚孤儿,战胜邪灵。 太阳古□□,月□□,何必吊唁,□□□□。
网络图形
孙夫人纪念碑的艺术特色:
魏晋南北朝时期,中国书法进入自觉辉煌时代,涌现了曹魏钟繇、西晋魏观、索敬、陆机等众多书法名家。王朝,还有东晋的王羲之、王献之。 近代学者马宗火说:“晋人书法最精,晋人亦最盛。晋人书法亦如唐诗,词句宋代的音乐、元代的音乐,都堪称一代之最。” 同时,这一阶段也是中国书法史上的一个重要转折点,汉字和书法形式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三国时期《天法神谶碑》出现后,篆书陷入沉寂。 隶书继承了汉代遗风,明显地表现出以楷书为隶书的过渡时期的鲜明特征,成为楷隶、隶楷。 楷、行、草的演变也趋于成型和完善。 金朝东迁,南北朝分裂。 地域差异带来了文化差异,自然也带来了南北书法风格的差异。 阮元在《北北南铁论》中认为“隶书、行书有南北之分,则东晋、宋、齐、梁、陈为南家,赵、燕为南家”。 、魏、齐、周、隋为北方学派”。 由于历史上形成的尊重隶书的观念,“野书不足为碑凿石”。 相传北朝有一位书法家,“善立碑”,其书风夹杂官体。 金朝南下时,腰带上带的就是柱子。 尤其是由于南朝禁止刻碑,所以碑少而柱多,文字多改为真草书,少有古传。 这也算是泰山隶书石刻数量多、质量高的原因。
这一阶段的泰山石刻典型地反映了这个时代的书法风格,即隶书错变。 具有代表性的石刻是“晋代任城市太守夫人孙氏碑”。
网络图形
学者王克玉认为,《孙夫人碑》有几个艺术特点:(一)笔法方正锐利,上下贯通。 此碑所用笔为典型的方笔,笔画锋利、坚挺。 笔画沉稳,笔力刚健,笔画宽直,笔直奔放,力量强劲,线条极富表现力。 在线条的构筑上,此碑强调以点堆积成线,逐点逐点,着眼于笔尖。 笔的起落如坤刀削玉,方折庄严,起收方正。 《孙夫人碑》是从汉代《张骞碑》到唐代隶书书写技艺发展史上承前启后的代表作。 在这个发展过程中,《孙夫人碑》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其古朴、淳厚的艺术魅力独具特色。 金代有许多短碑。 此碑与掖县的“宜休碑”、河南的“太公王表”并称金代三大古迹。 此碑为较早的碑,是研究金代书法、雕刻艺术的珍贵资料。 (2)结构方正,字迹苍劲。 “孙夫人纪念碑”气势挺拔,结构方正。 另外,用笔的首尾都是方形的,所以字里行间就有一种刚劲有力的气息。 同时又充满了古老、自然的韵味。 (3)线条刚健,气氛沉稳。 线条粗细对比不够强烈。 但整体以较长的粗线为主,较短的细线为辅。 两者相得益彰,粗犷有力,厚重奔放,方正沉稳,直正朴素,从容喜庆,方折寓意浓厚。 不过,偶尔也会有一些圆润的笔画。
网络图形
版权声明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本站立场。
本文系作者授权本站发表,未经许可,不得转载。